他这里刚介绍的差不多,一个壮硕的少年便跟着学录走进来,毕恭毕敬的拱手躬身道:“学生李言恭参见马大人。”
马一龙微微点了点头,随即便抬手道:“言恭,这是你们的新同窗曾淳,你带他去广业堂,好生给他介绍一下同窗。”
李言恭又毕恭毕敬的道了声“遵命”,这才带着曾淳往外走去。
这小子虎背熊腰的,浑身的腱子肉,一看就不像是个读书人。
曾淳跟着这小子出了敬一亭之后,便忍不住问道:“李兄,你是举监吗?”
他这其实就是拐弯抹角的说法,这小子绝对不可能是举人。
果然,李言恭憨憨的道:“我哪里有那本事考上举人,我是蒙荫入监的,曾兄,可不敢叫我李兄,你肯定比我大,我才十四呢。”
你才十四你长这么壮实!
这小子姓李,这会儿朝中正三品以上的官员就没有姓李的,而且,这家伙又这么壮实,极有可能是公侯勋贵之后,公侯勋贵里谁姓李?
朱元璋的外甥,曹国公李文忠!
不过,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是南军主将,所以爵位被夺,直到嘉靖朝曹国公的后人才被重新册封为临淮侯。
这会儿总督京营戎政的就是临淮侯李庭竹。
想到这里,曾淳颇有些吃惊道:“令尊不会就是京营总督吧?”
李言恭又点头哈腰道:“是啊,那正是家父。”
你小子这么尊贵的身份在我面前点头哈腰干嘛?
曾淳愣了一愣便明白了,因为那些嚣张跋扈的公侯勋贵基本都活不过三代,洪武朝册封的几十个公侯勋贵延续下来的好像就三家,永乐朝册封的公侯勋贵延续下来的好像也不到十家!
这些能延续下来的公侯勋贵虽然一个个都手掌兵权,位高权重,但基本都老实的很,苟到了极致。